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155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1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7-12 09:0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尊敬的严建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农业科技供给跑出荆楚乡村振兴加速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农业科技的振兴。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农业科技供给跑出荆楚乡村振兴加速度契合我市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正当其时,也是湖北省、武汉市农业部门目前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针对您提出的设立农业产业(项目)“政产研联合攻关包”,采用揭榜挂帅制公开竞标建议,我们从可操作性和时效性方面考虑,将搭建产政学科技需求对接平台,以市区农业部门为主导,以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为目标,由市区农业部门面向全市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征集技术、品种选育、营销策略、规划、项目指导等需求,并梳理形成农业产业项目公开竞标目录,向包括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中科院油料所、省市农科院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布,公开“揭榜挂帅”,从而寻求完整的农业产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单独开辟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以下简称农创中心)企业院校对接渠道,我市拟出台农创中心专项政策,对科研院所与农创中心企业的合作有系列支持举措,其中,对科研院所与农创中心企业进入实质性合作,成立农业产业协同发展联盟的,将按照农创中心专项政策给予一定补贴。另外,我们大力支持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联合农创中心企业申报农业农村部公共研发平台,包括华中农业大学申报的动物生物制品技术与工艺创新重点实验室、农业作物分子育种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作物基因组育种重点实验室、畜禽绿色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发技术平台、长江中下游绿色蔬菜机械化与智能化生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人工智能的作物表型精准鉴定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平台,江汉大学申报的农业生物DNA指纹鉴定技术公共研发平台,省农科院申报的高山蔬菜重点实验室等,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优势,为我市农业产业打造更多、更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公共平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市乡村振兴。

针对您提出的设立“银发”农技专家岗,激活退休专家潜能,市农业农村部门热烈欢迎银发专家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发挥力量,欢迎给我市农业增加更丰富、更有效的人力资源,为此,我局拟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和农村科普工作,面向华中农业大学银发教授团征集师资团队和科普团队,并向全市所有农民教育培育机构推荐银发师资团,同时,结合农业转基因科普宣传、“三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活动等,聘请银发科普团队为我市农民开展科普宣讲。我市历年农民培训人数保持2000名左右,培训班400多期,培训课程涉及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经营管理、农技推广、政策宣讲、转基因科普等等,需要大量的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我们积极欢迎银发师资团队的加入。

针对您提出的开展“农技云快递”服务,搭建“互联网 农技”平台建议,可以利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得以实现。中国农技推广平台是农业农村部开发的全国统一农技服务云端平台,云平台设置有科技服务、农技问题、农技员空间、农技周报、农技指导、服务大数据等板块,目前,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全国所有的省市农技专家都上线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其中,武汉市上线专家达到6938人,累计发布日志118483条,对农技进行线上解答457683条,为农业农村技术到户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资源可登录中国农技推广平台直接注册为农技

专家,并设定注册地为武汉市辖区,注册成功后可直接面向全国农技进行智力服务,我局将对注册地在市辖区的农技专家进行重点关注和对接,并在后续的平台工作推动中,考虑对市辖区的农技专家给予重点服务和相关支持倾斜。具体可登录http://njtg.nercita.org.cn/user/index.shtml网址或手机下载“中国农技推广app”进行注册和服务。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8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