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凤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做好乡村文化旅游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建议既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又中肯实在、可操作性强,为进一步创新乡村文化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我局将在实际工作中将认真加以采纳。
一、打造武汉特色的乡村游品牌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同时,以花为媒的乡村休闲游呈蓬勃兴起之势,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新兴产业。2012年,我市出台了以赏花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游发展规划《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武政〔2012〕96号),近十年来在财政资金扶持和引导下,全市乡村游重点项目吸引社会投资近60亿元,重点建设了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5A级景区)、江夏五里界梁湖大道赏花大道、蔡甸索河十里荷花长廊、蔡甸消泗和侏儒油菜花海、新洲十里桂花长廊、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及四季吉祥滨江赏花带、汉南楚湘农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对上述乡村游、赏花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标识标牌、停车场、道路、游步道、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和完善。每年举办乡村游(赏花游)会节推介活动,如蔡甸油菜花节、观荷采莲节;东西湖郁金香节、桃花节、葵花节;新洲紫薇花节、桃花节、桂花节;黄陂杜鹃花节、玫瑰花节、格桑花节;江夏荷花节等。
二、丰富乡村文化
一是持续开展进村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市区文艺院团、群众文艺组织和民间艺术团体在各村巡演达2500余次。二是开展流动展览进村活动。组织全市博物馆、纪念馆等十余家场馆深入开展进村送展览、送图书活动近百余场。“送戏下乡”突出文艺为民服务宗旨,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展示夏日精彩,激活夜间文旅消费,讲述武汉抗疫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强化乡村旅游质量
开展武汉市旅游“质量月”活动,以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旅游服务、参观服务、演出服务、娱乐服务等服务业标准化为内容,开展培训、标准宣贯推广和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开展群众性治理活动,通过典型宣讲、经验推广、主题培训、座谈会、志愿活动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到质量提升工作中来。花博汇许江、木兰草原聂权获评“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木兰天池曹建、木兰花乡葛天才、紫薇都市田园袁惠文被授予“湖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疫情之后,全市积极落实纾困政策,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实施A级景区免门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率先复苏。
四、强化乡村旅游宣传
与武汉电视台、长江日报等传统媒体合作,积极组织媒体参与乡村游各类会节活动、跟踪采访报道。每年印制《乡村休闲游(赏花游)手册》数万份,在地铁站或者活动现场免费向社会发放。与抖音、微博、快手、今日头条等当红新媒体合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新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深度开发乡村休闲游市场,取得了显著效果。推送我市乡村休闲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提高我市乡村休闲游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氛围,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乡村,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提供农村就业岗位。
五、下一步打算
(一)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旅游资源向农村倾斜,发挥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继续建设农村旅游厕所、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短板。
(二)加大政策扶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扩大乡村休闲游赏花游补贴标准范围,通过奖励性政策支持和引导,提振产业发展信心,鼓励乡村休闲游景区景点、休闲农业基地和农家乐、民宿提档升级,解决乡村休闲游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从而实现乡村休闲游精致化、品牌化。推动出台《武汉市旅游民宿评价与标准》,评定一批五、四、三星级旅游民宿,并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支持,培育壮大民宿市场规模。开展培训,提升旅游民宿服务质量。
(三)加大对乡村文旅资源的整合利用。创新编制《武汉乡村旅游地图》《武汉乡村休闲游手册》,继续开展送戏下乡、展览进村、民俗节庆表演等文旅惠民活动。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力度。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9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