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562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56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7-01 16:19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张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农业“双碳”融合 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建议富有建设性,对推动武汉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快制定完善农业“双碳”制度框架

2021年,我局牵头组织专家团队,全面摸排我市农业农村碳排放历史和现状,科学分析农业农村碳排放趋势,开展全市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评估,编制《武汉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评估报告(农业农村领域)》,明确了我市农业农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十二五”前已达到峰值,“十三五”起已进入持续下降阶段,且2021-2030年仍然处于下降趋势。

下一步,我们将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研究提出推进绿色、智慧农业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减少稻田、畜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重大项目,形成农业领域碳减排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农业减排固碳相关技术标准,建立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农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和考核制度,建立农业农村碳中和核算和监测体系,形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固碳和能源替代核查制度。

二、关于加大农业碳汇生态产品供给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大农业碳汇生态产品供给。一是完成“二品一标”认证。2021年,我市严把“二品一标”申报关,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成功一个。全市新增认证绿色食品55个,其中11个在老区街(乡、镇),超额完成了新认证“二品一标”50个的市政府绩效目标值和扶贫目标值10个的任务。二是加快乡村“一村一品”建设。全市现有1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正在组织申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发挥土壤固碳增汇效应。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0-2022年组织江夏区申报实施12个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面积达11.36万亩,提高种植业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种植业减排固碳增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农业碳汇生态产品供给,大力开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升行动。持续实施化肥减量与有机肥示范推广、化肥农药减量与绿色防控、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固碳项目,提升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水平。

三、关于探索农业生产碳中和绿色生产模式

一是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成立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减排固碳。目前市级已成立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领导小组,市政府程用文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二是坚持把农业科普写在大地上,用最优秀的农业科技资源和力量来传播农业知识,推动科技、人才资源下沉到一线。成立了全国首家以院士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普工作室,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开展科普“五进”和乡村振兴院士行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大力推广“数字农机”,通过农用北斗终端设备采集农机作业轨迹、面积、深度等数据,并上传至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武汉市高效精准作业和农业数字化分析服务及相关项目实施提供了数据资源。目前,武汉市安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达1800台套,预计2022年农机服务数字化作业面积将突破50万亩。四是因地制宜实施农光互补项目。2016年至今,全市共建成光伏扶贫项目140个,总投资1.14亿,总装机容量10884.4千瓦,项目全部建成、全部并网发电、全部纳入国家规模指标。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光伏扶贫项目总发电量3888万千瓦时,获得收益4277.1万元,积极发挥了帮农、扶农、助力农村地区脱贫攻坚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农业生产碳中和绿色生产模式,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新兴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让科技为农业生产“赋能”,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关于加强支持引导提高村民参与度

一是我市正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服务,围绕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旅游业、生猪养殖、种业等重点领域,引导贷款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截至2022年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530.31亿元,同比增幅7.29%。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开发随贷随用、随借随还线上“三农”信贷产品,探索推出了农业权易贷、惠农贷、银保贷、农房贷、农股贷等系列支农产品。我市正在积极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方案明确提出突出“三农”特色,加大对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等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引导保险机构开发针对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绿色保险产品。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为丽江能源公司特色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投放贷款3.47亿元;农业银行武汉分行为虾友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小微企业发放绿色贷款6566万元,支持农业企业绿色发展。

二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科普培训,多措并举,充分利用邓子新院士科普工作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科普绿色低碳农业等知识,在田间地头开展“接地气”的低碳生活宣讲和环保知识培训,营造了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截至2022年5月底,邓子新院士科普工作室共举办了线上、线下等各类科普活动26场次,在各媒体平台渠道发布农业科普视频400多条,视频浏览总量达2000多万人次,在全国及省市主流媒体发布科普图文报道共500多篇,直播网络点击量超300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总计覆盖人群超5000多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培养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帮助村民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习惯,鼓励村民参与自愿减排项目。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让农民从减排固碳中真正得到实惠。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30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