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平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和市乡村振兴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扛起“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围绕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武汉目标,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造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构建宜居宜业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富裕富足幸福生活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狠抓高质高效发展,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问题专项清理,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217.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8.25万亩,保持我市“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居全国大中城市中低水平;新增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创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产值过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900亿元;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网络零售销售额达293.7亿元;乡村休闲游年接待游客5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48亿元。
(二)擘画宜居宜业蓝图,乡村振兴的生态支撑进一步稳固。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和农村厕所革命提质增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创建示范路段14条;93.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化肥农药用量持续降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7.6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86%,“加拿大一支黄花”铲除率达98%以上;全市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带6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策划小城镇补短板项目327个;全国长江“十年禁捕”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渔政执法监管信息化系统全面建成,3起长江禁捕执法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公安部十大典型案例,长江江豚上百头次出现在武汉城区江段。
(三)健全引才育才机制,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实施“乡村合伙人”计划,开展“在外能人大走访”活动,累计吸引近千名人才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建设。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千万”工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累计招录571名优秀农村青年接受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选聘724名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安排81名华中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作为“三农”发展急需人才,为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创业提供平台;连续3年推出大学生留汉农业创新创业大赛;高标准建设“长江青年城”“青年苑”等人才住房,为留乡人才创造条件。
(四)突出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进一步激活。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77个、实践站3163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9000余场次。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和演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文艺院团、群众文艺组织和民间艺术团体开展巡演35场次,以建党百年为主题送展览到乡村9场次,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超过2万场次,组织“送戏下乡”活动500余场次。
(五)坚持党建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坚强。织密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双联”工作制度;落实“四个一”帮扶机制,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57个;扎实推进“国企联村”行动,组织15家市属国企党委与40个农村联合党委结对,带动投资超过20亿元。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健全常态化选派机制,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注重发展青年农民党员,优化党员年龄结构,充实村级后备力量。健全完善“公开、参与、监督”三位一体的自治机制,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作用。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加强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工作,强化农村“三资”“两堂”监管。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代表们的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一是推进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健全农创中心体制机制,争取部、省级项目支持和市级专项资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将农创中心打造为集科研、转化、研发、人才、企业为一体的“五大中心”,建好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江汉大学MNP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创建。深化政企院校合作,培育孵化科技企业总量达800家。二是加强四大产业链建设。发挥武汉农业科技优势,打造集科研、加工、储运、交易、休闲观光、“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现代种业产业链,年产值达到640亿元;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30个以上,“菜篮子”产业链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动物疫苗和生物饲料添加剂为重点,聚合打造农科创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壮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队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突破310家。支持10个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三乡工程”提档升级,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农业+”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三是扎实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3个,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农博会等各类展会,不断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新增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新培育“二品一标”农产品30个。四是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推广7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2%。加强外来物种防控管理。
(二)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一是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出台《武汉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完善农村公厕长效管护机制,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2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新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样板,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五年行动计划”,新培育30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的村。坚持控增量、化存量并举,全面完成村级债务化解年度目标任务,建立村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强化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基础数据录入,规范平台运行维护管理。四是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根据省村庄规划编制有关技术要求,科学合理优化划定村庄建设边界,“聚焦产业热点、打造乡居亮点、破解全域难点”,按照产业引导型、乡村建设型和一般型3种类型村庄形成差异化村庄规划成果,科学有序引导村湾集并。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实施分级确定点状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项目区面积的2-3%,不超过30亩;确需超过30亩的,由区人民政府报规划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共同确定。通过多种方式既保障点状用地土地需求,同时也积极引导乡村振兴项目节约集约灵活使用土地 资源。对空心村湾进行综合整治。结合乡村规划,对房屋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宅基地实施增减挂钩,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向集镇、中心村聚集,促进合村连片集约利用土地。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加大返贫监测帮扶力度。优化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创新动态监测手段,依托全市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设防返贫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推动市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组织开展对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政策落实情况全面集中排查,及时补短板强弱项。织密兜底保障网,实现应兜尽兜,调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进一步缩小城乡社会救助差距。完善“防贫保”“贫困妇女安康险”等商业保险,探索新的防止返贫致贫的商业保险。二是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把产业和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不断促进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推动“一街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抓好欠发达街道(乡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园规划和建设,新建10个特色产业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抓好就业帮扶,做好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公益岗位管理,确保脱贫人口就业人数不低于上年。三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好驻村帮扶,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覆盖面达到100%。探索创新设立乡村振兴帮扶慈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协调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实施“万企兴万村”“村社结对帮扶”“国企联村”等行动,帮助结对村做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等工作。
(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保障引领作用。建立行政村“村党支部(总支、党委)—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中心)户”的网络管理和工作架构。持续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推动农村党支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深入实施“红色头雁”工程,严格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党委备案管理。深化农村联合党委建设,促进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三雁工程”,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雏雁伴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主力军和接班人队伍;深入实施“三才工程”,形成稳乡土人才、育专业人才、聚高端人才的乡村振兴留才、育才、引才机制。探索“党建+乡贤”的模式,持续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充实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立校地企农业农村人才交流合作工作机制,依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功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完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三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三资”监管,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推广运用蔡甸区“四项清单”乡村治理经验做法,打造清廉村居品牌。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23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