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设施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建议富有建设性,对推动武汉市农业生态、高效、可持续,保障农产品供应具有指导意义,我局会同市科技创新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我市设施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评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化肥农药减量等专项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着力巩固“两减”成果,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据法定统计,全市化肥(折纯)使用总量由2020年的10.75万吨下降到2022年的10.13万吨,减少5.77%,对推动我市设施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监测评价,掌握耕地变化规律。一是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较长时间维度,监测不同作物、种植制度、施肥管理下土壤的变化情况。已建成全市5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6个,区级4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每年开展调查、取土化验,撰写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二是开展全市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粪肥还田、有机肥推广、油菜轮作、深耕深松等多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举措。经评价,2020-2022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分别为4.25、4.22、4.21,逐年提升。2023年等级评价成果正等待认定。
(二)高标建设,打造沃土高产之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耕地质量。2021年以来,我市建设高标准农田35.95万亩,总投资规模12.24亿元。注重耕地质量提升,改良土壤面积达到8.99万亩,平整土地面积9.28万亩。开展绿色农田实践,在全市安排10个绿色农田示范项目,示范面积2.6万亩。
(三)土壤普查,摸清种植土壤家底。自2022年启动“三普”工作以来,加强谋划、积极跟进、勇于实践,已完成全市3383个点位的现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工作,样品分析化验已完成近七成,外业调查采样的区级自验与省级验收工作即将完成。推进市级及中心城区数据汇总与成果编制工作,筹备公开招标准备工作,即将挂网。
(四)示范推广,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一是建立示范区。2022年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10万元,建成“两减”示范区39个、面积10200亩,推行缓释肥、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以及绿色农药等减量化技术,示范区内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20%以上。二是推广有机肥替代。2021年起累计投入市级资金2000万元,按每吨200元据实给予补贴,共计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10万吨。三是加强培训宣传。加大对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培训的力度,并在媒体等平台推介节肥技术。
(五)多措并举,夯实测土配方工作基础。落实“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补充试验、调查两项反馈,202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3.71%。2023年全市完成取土化验3130个点位,开展田间试验共计32个。于春季、秋冬季每年发布《武汉市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2期,分区域分作物公布“大配方”。区、街两级因地制宜设立配方肥销售点或配肥站。通过“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开展点状施肥监测调查工作,跟踪调查农民按方施肥情况,全市累计填报2023年数据记录881条。
(六)科技创新,做好技术应用战略支撑。一是立项支持市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特派员“产学研”项目“农田有机固体废弃物源头处理技术装备的研究”,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二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2023年组织5场对接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四季行”活动,开展相大领瑕孜小栖小相关活动。持续开展农业科技转化活动,鼓励相关企业吸纳转化相关重大科技成果,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研究,促进设施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对接合作,做好技术咨询、贷款融资等服务。
(七)农资打假,为肥料质量保驾护航。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72台次,执法人员516人次,检查农药和肥料经营门店322家、肥料生产企业13家。抽检农药样品15个、肥料样品10个,所检样品全部合格,有效净化农资经营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
(一)坚持任务目标引领。以2020年为基准年,围绕目标压实责任,扎实落实好各项业务工作措施,到2025年实现化肥减量化相关指标。其中,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3%。
(二)探索三普成果应用。全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任务按时按量收官结账,积极谋划协调,提高成果质量,交出全市土壤“体检”报告。本次土壤普查工作涉及3116个耕园地点位,检测化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电导率。借助普查的契机,摸清全市土壤盐渍化情况,为今后指导种植生产、优化产业布局、改良土壤、推进土壤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等工作奠定数据基础,提供重要参考。
(三)持续做好技术攻关。我们将做好设施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方向是针对耕地中轻度镉污染问题,研发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浓度、减少作物对镉吸收的土壤调理剂及成套应用技术,实现镉污染土壤长效安全利用,所种植作物亩产量达到当地同类作物产量平均水平,并开展安全利用技术示范。
(四)加强指导宣传培训。加大技术指导及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市设施种植科学水平。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业生产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媒介,抓好宣传工作,确保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及样板示范在全市覆盖更广。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0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