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359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35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16 16:26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吴立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消除稗草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田杂草,特别是水稻田稗草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认真研究,我局对该提案的建议予以了充分采纳和积极落实,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水稻田杂草现状及发生特点

近年来,受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收割机械跨区作业、基层对杂草危害性认识不足、关注度不够,以及单一除草剂品种长期使用造成的抗药性等诸多因素影响,水稻田杂草群落日趋复杂,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上升,为害日趋严重,对我市粮食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杂草的危害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大于水稻,同水稻作物争水分和养分;二是杂草在农田中侵占地上空间,影响了水稻作物的通风透光和光合作用;三是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寄主(如水稻纹枯病、稻蓟马等),造成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加重。

根据对多个水稻田样点的调查和统计,近年来我市水稻杂草的田间分布及种群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水花生、莎草、以及丁香蓼等,总体来看,各种杂草的优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稗草35.51、鸭舌草15.36、莎草14.35、千金子10.5、水花生7.82、丁香蓼5.1。杂草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田块间差异较大的,其发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杂草的发生与水稻生长阶段紧密相关。分蘖期田间出现频繁的杂草种类为千金子、水花生、稗草等,黄熟期出现频率高的有鸭舌草、稗草、水花生、千金子、莎草等;二是不同区域的杂草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平原和丘陵稻区稗草、莎草、千金子出现频率高、危害严重,滨湖稻区鸭舌草、水花生出现频率高、危害重;三是栽培方式和田间管理水平对杂草的发生影响较大。田间杂草的数量与农户农事操作、科学用药的水平直接相关,另外,相较于人工移栽稻田和机插秧稻田,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多、发生早且量大、出草时间长,草害较重。

二、加强农田杂草防治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杂草防治工作。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指挥部办公室每年印发《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分作物制定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全年实现杂草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的防治目标。市、区级植保部门定期开展田间杂草监测调查,实时掌握杂草发生动态及分布规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除杂草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水稻杂草危害发生面积114.68万亩次,防治面积141.45万亩次,挽回损失22272.68吨,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

(二)开展联合攻关试验。为破解水稻杂草抗药性问题,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市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探索研究水稻田杂草防控新途径。2022年以来,与湖北大学联合在蔡甸区开展“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杂草防治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在水稻田施用复配的微生物菌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时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以及作物的养分吸收,目前该研究完成了初步试验,试验结果有待进一步整理。2023年8月,在我市新洲区汪集街白洋村举行了“绿色除草剂新品种创制与产业化应用”自主创制新型除草剂吡唑喹草酯防控稻田抗性杂草田间现场观摩会,吡唑喹草酯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制的新型除草剂,对千金子等水稻杂草具有很好的防效,为抗性杂草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三)明确防治技术路线。经过近几年来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较完善的杂草防治技术路线。对于稻田杂草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减量增效”的防控策略。一是农业防治措施。精选种子,通过过筛、风扬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通过水旱轮作、深耕除草、调控水层、肥水壮苗等措施,形成不利于杂草萌芽的环境。二是生物防治措施。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三是物理防治措施。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人工拔除杂草果穗;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角后捞出;清除农机所携带的杂草种子及繁殖器官。四是分级淹水+黄腐酸。在水稻移栽后2-3天,施用黄腐酸并灌水5-8厘米保持20天;直播田先在播种后3天淹水3-5厘米,待水稻出苗长至二叶一心后,再淹水6-8厘米并施用黄腐酸保持20天,可明显抑制杂草萌发与幼苗生长。五是化学防治措施。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移栽田在秧苗返青活棵后、直播田在播后苗前,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第一次药后,早稻间隔18-20天、中晚稻间隔12-15天,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药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2甲4氯钠等防治鸭舌草、莎草等阔叶杂草。

(四)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农机补贴及物资扶持等多种方式,扶持发展了200余家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防治服务面积万亩以上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日作业能力10万亩以上,保有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6000余台套,2023年开展水稻杂草专业化统防统治64.51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45.6%,有效发挥了其防治杂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防控效率和农药利用率。

(五)加强防治技术指导。针对农户对杂草危害性认识不足、疏于防治的情况,采取会议宣传、媒体宣传、资料宣传以及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宣传等多种形式,讲述杂草的危害和防治对策,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农田杂草的防治意识。市、区级成立了由植保、土肥、栽培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小组,采取指导到户、服务到田等方式,对6个新城区开展巡回指导服务,确保杂草防治技术落实到村、到户、到田,有力提升农户科学用药水平。

三、农田杂草防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防治杂草专项资金缺乏。目前我市在农田杂草防治方面没有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难以开展统一组织的大规模、高效防除工作,而且导致新型除草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进展缓慢,不利于杂草防治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农户防治杂草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一是农民对杂草防控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农田存在防控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受传统种植经济效益低下、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农户往往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杂草防除工作。三是部分地区杂草防治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虽然杂草专业化防治有所发展,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农户分散经营,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作,难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杂草防除模式。

(三)科学防治杂草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市、区植保技术人员不足,街道、村级普遍缺乏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不利于杂草防治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根据抗药性监测,水稻稗草、千金子等杂草抗药性的问题逐渐凸显,部分常用除草剂的效果有所下降,但农户普遍有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的习惯,导致农药使用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目前积极推广的“综合防治、一封一杀”以及轮换使用不同机理的除草剂产品等除草技术,可有效应对杂草抗药性的发展,但科学高效防除杂草的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杂草防治工作,大力开展水稻田杂草防治攻坚行动。要继续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要求,病虫草鼠同等对待,高度重视农田杂草发生的复杂性与危害的严重性,持续加强农田杂草调查监测与科学防控工作,准确掌握发生区域、种群密度变化,科学制订防控方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推动设立杂草防治工作专项资金,完善监测和防治设施设备。

(二)强化指导服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县乡植物保护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3]48号)有关要求,认真开展“植保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强各区、街、村植保技术力量,完善病虫草害监测调查体系。定期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农药经营门店、深入田间地头,向基层农技人员、农药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户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结合的杂草防治技术,培训指导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持续开展杂草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试验,不断提高基层杂草防治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专业化防治。支持和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有序发展壮大,大力推广高效植保器械,加强对服务组织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提升服务组织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好其杂草防治的主力军作用,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展杂草防除工作,解决好一家一户打药难的问题,为我市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及时向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大力宣传农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和用药水平,推动全民主动参与杂草防治工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8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