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国良委员:
感谢您对田园综合体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新洲区涨渡湖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项目创建背景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我市制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一轮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21〕52号),按照农业精致化、农旅融合化、投资聚集化、项目法人化的思路,启动了新一轮田园综合体创建。
创建工作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有新貌,五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通过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主体发挥带动作用,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自2021年起,围绕“十大”产业链,分期分批建设8-10个面积达5000亩以上的都市田园综合体。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要以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环保、多功能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构建产村融合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力争成为乡村振兴“武汉样板”的重要支撑工程。
二、项目创建标准
(一)选址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与当地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区域范围,便于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
(二)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水平较高。都市田园综合体内城乡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对接,产销一体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服务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功能显著提升;智慧农业体系基本建成。
(三)产业优势明显。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好、集聚度高、特色突出、规模经营优势明显,具备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条件和配套设施,产业体系健全,示范带动作用强。区域内农业特色产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物流等先进农业生产要素集聚。围绕“十大”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效果明显。
(四)产村融合发展。围绕美丽乡村、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农产品粗加工、农产品销售深度融合,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和效益链,实现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建立健全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营等支撑体系。
(五)绿色发展突出。种养模式先进,生态环境优良,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主要农产品获得“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
(六)经营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要素集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主导力量,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和模式高效,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
三、项目资金奖补
市级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一轮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21〕52号)、《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项目管理的意见》(武农〔2021〕67号)等支持综合体创建的文件,明确市级对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规模5000亩以上的创建主体,连续3年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区级按照1:1进行配套奖补,项目要求农业产业在3000亩以上,基础性和生产性项目投资不少于总投资40%。
四、下步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基本宗旨,持续支持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和项目管理,指导各区、各创建主体做好2024年度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各类项目建设。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相关要求,避免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形;加强耕地“进出平衡”管理,保障农业设施用地;用好用活“点状用地”政策,加快推进产业融合项目建设。三是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深入挖掘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促进增收”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涉农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贸工农、产加销有机衔接和农文旅结合、产村融合发展。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9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