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盟:
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绘制产业发展蓝图。一是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系。2021年12月,发布《武汉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安全保质保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生态化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改革等6个方面,设定18条指标,引领农业农村发展。2023年4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等,从粮食安全保障及农民收入水平、“菜篮子”产品保供能力、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科技支撑水平、绿色生态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设定了44条指标,全面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工作目标,开展绿色模式示范、“两减”关键技术攻关、口粮作物品质提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四大行动。出台《武汉市畜牧兽医产业发展项目操作指南》(武农〔2023〕14号),对重点领域进行政策扶持。印发《2023年武汉市长江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养殖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加快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三是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印发《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一轮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21〕52号)、《武汉市2021-2030年乡村休闲游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农〔2022〕19号),出台《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和《实施规程》,深入挖掘各区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
二、优化扶持政策,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一是强化财政支持。制发《2022—2025年期间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关政策意见》(武农〔2022〕2号),重点支持发展精致农业四大产业链、粮食安全、乡村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板块。二是优化金融服务。引导在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探索以生猪为代表的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业务,出台《武汉市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操作指引(暂行)》(武银营〔2023〕22号),打造政府、银行、担保、保险联动支持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农模式。推出多种涉农信贷产品,满足农户个性化经营需求。三是创新用地保障。出台《关于<武汉市关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点状用地的指导意见>补充通知》(武自然资规发〔2023〕12号),有效保障了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推进“互联网+技能”培训、开设“农村大课堂”“社区教育云课堂”等,组织高素质农民、农技、农机等培训,评选“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现代农业领域人才。五是推进创新创业。推进“我兴楚乡·创在武汉”返乡创业行动。加强创业载体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
三、强化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北斗农用终端,建设粮食烘干中心、增设烘干机。探索建设武汉市农业综合大数据平台。加强数字化生猪养殖场、数字渔场、蔬菜工厂、数字菜果茶基地等建设。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农业适用技术研究,精准对接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拓展综合农事服务。支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农机合作社承担农业生产托管任务,引导作业服务由产中耕种收,向产前农资集中采购以及产后农产品烘干、初加工、销售服务等扩展延伸,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作业服务。
四、加强主体培育,坚实产业发展力量。一是持续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认定工作。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财政补贴资金项目,组织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申报工作,加强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建。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农村地区投资兴建项目,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捐赠财物、采购农副产品、帮助销售等。三是培育品牌带动。2023年,81家企业、84个产品品类、94个企业品牌、100余种农特产品入选“江城百臻”品牌目录,有效带动了授权产品销量提升。“江城百臻”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2023年度整合营销金案。
下一步,我市将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四链同构”,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加快推进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的目标任务,从粮食生产、“菜篮子”保供、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提升、绿色生态发展、农业功能拓展等方面着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1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