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商务局会办。我们高度重视,一致认为,您的提案对促进我市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以及构建科学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
一、关于大力发展农业国际贸易,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头部企业,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方面。一是积极布局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吸引农业产业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因地制宜培育做强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园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二是培育壮大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不断壮大。三是支持企业做大农产品贸易规模。四是落实相关政策,将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建设纳入外经贸政策支持范围。
二、关于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流通网络,延伸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人才培训等链条,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武汉交通枢纽优势,依托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渠道资源,打造了水铁公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二是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湖北食博会、青岛农交会、海南冬交会、中国国际农机展等境内外重点国际性展会,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发挥内外贸一体化平台企业作用,大力发展国际农产品贸易,带动本地农产品出口,进口国外优质农产品,支持企业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厚植长江新区在饲料、生鲜肉及制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发展“原料在外地、精深加工、集散贸易在长江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高效创建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并充分发挥省农业发展集团资源配置优势,推动上下游企业无缝对接。四是努力加强自身农业科研实力,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农创中心云集了12位农业领域院士、12个国字号实验室、400余位行业专家、800家农业高科技企业,获批4个部级公共研发平台。
三、关于拓宽研学教育、农事体验、休闲文旅等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推进以农业国际贸易为引领的“基地+贸易+加工+物流+展示+研培+金融+农旅”产业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方面。我市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底蕴,在蔡甸区大集街道,建设了以花博汇为代表的文旅项目,不仅提供了花卉旅游观光,还融入了创意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等多元化功能。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农事活动,如种植、采摘等,体验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大集街道还以花博汇为龙头,打造黄虎文化创意村、俞家垸火龙果采摘园等项目,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江夏梁湖赏花大道等地,已建成多个乡村休闲游精品带,游客可以在这里赏花、采摘、品尝农家菜,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这些区域以特色农业产业为龙头,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新业态,加上金融产品支持,有效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我市农业产业投资领域,有效推动了区域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贸易、金融贸易、物流等多个领域一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将进一步统筹谋划好我市农业产业的新发展,持续推动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为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贡献武汉力量。
一是坚持“政策+服务”,提供精准服务为农业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农产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是进一步推动“江城百臻”平台建设,加大引导、服务力度,持续扩大“江城百臻”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三是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标准认证、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采用跨境电商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四是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依托海外仓拓展国际服务能力,完善境外分拨配送、货源集结、退换货服务等功能。鼓励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海外仓,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实力,加大农业科创、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2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