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第20250649号提案的答复

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第202506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7-08 10:32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张敬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数字赋能武汉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数据局、市文旅局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清洁家园行动等系列举措,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村湾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加强统筹谋划,完善顶层设计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2021-2023年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接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扩大建设覆盖面。2024年,我市先后出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奖补标准与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办法,做好和美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同时,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对各区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二、培育数字动能,激活农业经济活力

(一)以数字化转型重塑农业生产新形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推动建成数字化种植基地10个,数字化渔场13个,数字化生猪养殖场19个,新增生猪产能100余万头,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大力推广智能农机,推广北斗农机超800台,总量超3800台;新增植保无人机300余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260台;农机数字化作业面积超320万亩次。

(二)以创新引领打造智慧农业发展新高地。聚焦北斗、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技术应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计划全年举办以“数链聚能,产业共融”为主题的数字经济“场景对对碰”活动共10场,推动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3月28日,首场聚焦“北斗+应用”专题活动,40余家企业、30余家投融机构及高校院所参加,首场活动发布了武汉市北斗产业链全景图谱,会上达成授信300万元信用贷合作意向

(三)以“互联网+”为纽带打通农产品流通新路径。大力开展农村电商培训,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武汉农匠”比赛和直播电商节农产品专场直播,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积极拓展品牌线上营销渠道,打造专属的“江城百臻”供应链,对接上游武汉农产品生产企业,集合多种优质农产品,方便消费者一站式购买。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设立品牌旗舰店或销售专区,全渠道带动产地农产品线上销售。

三、聚焦人才振兴,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根基

(一)加强项目链接,精准选育人才。依托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乡村CEO培育等项目,遴选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农业经营主体160余家进入培育备选库,目前已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培育5人、乡村CEO试点培育1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结合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订单式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余人次。

(二)加快平台建设,集聚科技人才。加快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专题调研,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将招引育农业科技人才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成果高质量孵化转化体系,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持续开展“农创芯动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农创荟”高校院所对接活动,以我国种业首个大科学装置神农设施在我市建设为契机,畅通企业发展与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共享合作渠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三)注重宣传推介,激励干事创业。会同市委人才办评选产生新一批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人才18名,并及时发放武汉市人才卡,落实有关人才待遇。遴选优秀乡村技能人才,推介2025年度省级乡村工匠名师7名,认定市级乡村工匠13名、区级24名,落实乡村工匠、第二届“武汉农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有关证书发放与奖金资助,激励各类人才扎根乡村一线干事创业。

四、创新治理模式,打造智慧高效数字乡村新范式

武汉市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体系建设,推广运用“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该平台是农业农村部和腾讯公司战略合作,建设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并在湖北的落地应用,省农业农村厅于2023年起在全省统一推广。该平台包括“村规民约”(积分制)、“村民说事”、“通知”大喇叭和“三务公开”四个数字村务模块。该平台实行村级组织申请、村民加入,村干部推广维护,平台是公益项目,使用不产生任何费用,由村级自愿申请使用。

五、下一步打算

感谢您对我市加强数字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对您提的建议,我们将结合实际工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提档升级设施农业,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数字化改造,依托和美乡村、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厂化渔业养殖场建设,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农田、数字化养殖场、数字化渔场等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智能化农田水利设施,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网络覆盖质量,确保农村地区有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为数字农业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提供保障。

(二)加大专项财政资金投入。坚持实用导向,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数字农业相关项目,引导各区结合实际制订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构建数字农业政策体系。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形成示范效应。统筹做好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以及金融扶持等政策落实工作,助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数字农业。

(三)加强数字农业人才建设。联合通信运营商助力农民手机技能培训,以数字化理论、实操应用、场景案例为主要培训内容,加强对基层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农业技术指导;利用农业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农技服务,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激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农产品网络直播基地,借助抖音、快手、视频号等主流直播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村电商直播人才,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带动特色农产品上行。

(四)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持续完善并全面推广“鄂参与”村级服务平台,提高覆盖率,增强活跃度,对于村民建言献策和问题诉求,做到“说、议、办、评”全流程线上流转,构建“村民线上留言、村干部限时回应、大家一起协商办理、办理结果村民评价”的民情响应服务闭环,形成村级事务“线上+线下”联动监督的格局,打造“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4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