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武汉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改进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理解。针对您提出的我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我们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积极采纳改进建议并在工作中落实。
一、我市农险工作基本情况
(一)坚持政府引导,财政给予有力支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的作用凸显,农户投保的需求很大。在财政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了每年市级财政8500万元资金预算用于地方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传统种植和养殖保险市级补贴比例为25%,价格和天气指数类创新保险市级补贴比例为20%。各区结合产业和财力给予区级保费补贴。
(二)立足产业特色,提供多元风险保障。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要求,结合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聚力调结构、补短板、抓重点,通过险种优化调整,不断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能力。目前共25个保险品种,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设施大棚、农业机械五大类和目标价格、天气指数等创新险,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时节、不同农户的保险需求。
(三)引导充分竞争,保障市场经营有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凡符合省金融监管部门关于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规定的保险机构均可参与,由各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遴选(3-5家)和动态管理(以3年为一个周期),建立进退机制,确保我市农业保险市场经营有序。
(四)强化协调调度,发挥防灾减损功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抗灾救灾“减震器”作用,发挥保险机制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损失补偿等方面的功能。在灾害发生时加强协调调度,督促承保机构发挥在防灾减损中的市场功能、专业作用,督促执行预赔付制度,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2024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中钢架大棚损失惨重,雪灾发生后第二天上午,第一批预赔付资金就送达农户手上。全市仅钢架大棚(含薄膜)保险就赔付6500万元,为农户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
(五)聚力探索创新,丰富保险服务模式。为降低中小养殖户因生猪价格波动导致的损失,探索发挥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服务生猪产业作用,2023年、2024年试点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期货”创新,2024年探索“保险+期货+信贷”服务模式,相关工作做法在人民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积极争取省直补资金、引进期货机构补助、大连商品交易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补助资金补贴农户保费,切实减轻农户负担。学习借鉴和引进广州“太保e检”体系,共建“太保e检站”水产疫病检测实验室,引导我市农险承保机构加大防灾减损投入。
二、业务管理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负面管理清单。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布第一批“负面清单”行为。承保机构在一个遴选周期内出现“负面清单”行为,被审计、稽查、信访等渠道反馈和查证属实的,在下一轮遴选中予以扣分;对出现重大违法违规等情况的实施“一票否决”,责成相关机构停止承接我市农业保险业务。“负面清单”根据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适时更新。
二是开展统计分析调度。每季度对全市农业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和调度,视情向各区印发工作提示,反馈预算执行、险种平衡、资金兑付、好的经验做法等情况。承保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灾情赔付统计等有关数据,做到信息畅通。
三是开展经常性检查核查。市财政部门作为我市政策性农险工作的牵头主责部门,2022年、2025年通过财会监督检查、重点绩效评价方式,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通过农业项目稽查,分别开展保费补贴资金市级检查核查。同时,区农业农村部门经常性检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合规性情况,大额保单应作为检查重点,严格开展保费补贴资金审核、承保标的核查等工作。
四是抓好重要时期管理。遇重大自然灾害,督促承保机构主动对接农户,快速现场查勘定损,简化理赔手续,实施预赔付制度,抢前抓早做好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的理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抗灾救灾“减震器”作用。
五是开展审计调查。2023年8-10月,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2020年至2022年武汉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督促承保机构抓好反馈问题整改。
六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经过近2年时间编制印发《武汉市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实务操作指南》,对保险产品与条款设计均作了规范化要求。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统一的农业保险定损理赔标准,明确不同作物、不同灾情、不同生长阶段的赔付方案,确保理赔工作公平、公正、合理,防止出现同灾不同赔的现象。
三、下步改进方向
结合改进建议,我们将在以下方向努力,着力推进我市政策性农险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市财政局及有关市直部门,成立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小组,整合各方信息与资源,以更加精准的农业保险服务保障农户利益,为农户抵御风险保驾护航。优化补贴险种,更好地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提高农业保险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确保保险服务能够精准对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二是用好实务操作指南。不断完善实务操作指南,今年将在优化的新险种保险方案中明确赔付标准。督促承保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与内控管理,明确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要求,完善风险识别、监控和应对机制,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是推进精准承保理赔。着力在加强承保信息精准性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理赔机制上下功夫,注重科技赋能提升承保理赔质效,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精准覆盖、高效赔付。督促承保机构精准采集投保信息,充分利用土地确权、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准确采集农户信息、保险标的信息,确保承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督促承保机构优化理赔服务流程,建立快速理赔通道,提高理赔效率。在发生灾害事故后及时响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查勘定损,简化理赔手续,减少需要农户提供的资料,做到应赔尽赔、应赔快赔。
四是加强业务监督管理。重点加强承保理赔环节的监管,对承保机构“负责清单”行为和合规经营问题,会同财政、金融监管部门予以严肃处理。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7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