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涉农国资平台聚焦主业积极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第20250318号)收悉,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市场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典型
涉农国资平台、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与兴乡企业、下乡市民、回乡能人等合作开展农业经营,致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新格局,促进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质、治理增效、乡村增色,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健康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与农村加强对接,延长产业链条。如武商超市积极对接黄陂木兰乡“国企联村”基地,新引进木兰乡红颜草莓系列3个单品,有效提升国企联村商品经营档次,通过现场采摘直播和线上低价预售,促进产品销售;中百仓储已与省内外多家农民合作社开展合作种植,农产品销售短小精悍增长;省供销合作社利用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产品上行,获评武汉市直播电商集聚区。
二、关于发挥管理优势,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注重政府引导,创新服务机制。积极落实省委强县工程赋予的任务,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夯实区、街、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紧密利益联结联农带农服务机制。落实用电优惠政策,落实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农业保险等免征增值税等政策。坚持融合发展,培育集农业生产托管、农资生活超市、农村电商物流、便民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钱进村”“人下乡”“地流通”立体氛围。
二是注重村集体协同,引导规范发展。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发起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在尊重农户自主经营的前提下,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低成本、便利化的耕、种、防、收等生产托管服务。依据农户需求量身定制托管服务项目,签订社会化服务协议。引导整村、整组、整湾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环节托管、季节性托管。提升农业生产托管对小农户服务的覆盖率,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
三、关于强化联农带农,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注重国有服务主体带动,满足服务需求。支持市供销社等各类国有服务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服务,解决农户不愿种、种不好、种了不划算等问题。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盘活设施、技术、人才等,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推动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发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贮销售等服务,促进各主体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承担中央财政社会化服务项目600万元,完成社会化面积8.1万亩。2025年社会化服务项目全市供销社系统正在申报中。全市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部门、人才、装备、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逐步解决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激活了农村土地集体“统”的内在活力,巩固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四、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下步措施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为重点,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
一是整合市场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典型。鼓励涉农国有平台发挥好主导作用,统筹整合乡村资源资产,引导集聚各类市场力量,撬动社会资本,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新格局。积极承接财政资金、专项贷款、乡村振兴专项债等项目,主动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乡村产业项目建设,成为各级政府乡村振兴项目投资、实施和运营的主体。
二是发挥管理优势,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涉农国有平台凭借其在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以及流程优化等方面的管理优势,主导整合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企业技术服务机构,聚集农技专家、农机手、农民等人力资源,统筹调配农资、农机具等物力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支持与保障。聚焦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引导先进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推广应用。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精准对接,以管理创新驱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跨越升级,打造“覆盖广泛、专业高效、体系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样板。
三是强化联农带农,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明确涉农国资平台公司支农扶农的定位,组建国有平台、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体等多方参与、机制完善、利益紧密的经营联合体,让农民成为参与者、受益者。利用仓储加工、集采集配、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等,连接市场,打通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把产品转换为收益。积极开展支农小额融资担保业务,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主导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体系,将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吸纳入农业产业利益链条,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打造“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联农带农示范样板。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1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