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杨雪莲,董守芝,徐高燕代表:
各位代表提出的“关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江豚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数据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市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长江仅存的淡水鲸豚,其生存状况作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显示器”,已经成为衡量长江水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检验长江大保护战略及禁渔成效的风向标。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积极致力于长江江豚的保护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我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江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关于实施退垸还湿试点,使江豚“住有所居”
2020年11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武政办〔2020〕97号),启动“江豚回归江城”,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列为“十年禁渔”重要内容。2023年11月,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水生所首次组织“2023年长江干流武汉段长江江豚监测调查”活动。监测情况显示,我市逐步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长江江豚种群。并以新洲双柳等关键水域为中心,通过设置长江江豚监测点、建设以长江江豚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地等方式,有效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融合长江江豚保护的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长江江豚保护的“武汉模式”。
二、关于船舶限航限速试点,使江豚“行有所便”
结合“两新”政策,我市积极推进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新建船舶中采用新能源动力。截至2025年5月,我市现有新能源运输船舶14艘,新能源动力类型涵盖了纯电动、双燃料、LNG和电驱混动等多种新能源形式,满足客、货、集装箱等多类运输需求。此外,我市水路运输行业在绿色、环保方面持续发力,截至2025年5月,已备案在建新能源运输船舶31艘,降低船舶噪音干扰,共同推动江豚高质量保护。
三、关于支持公益诉讼,使江豚“弱有所扶”
完善顶层设计,组织编制《武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将包含长江江豚在内的珍稀濒危物种纳入优先保护物种。完善地方立法,进一步加强对包括江豚在内的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长江航运公安局武汉分局建立“生态警长+检察官”协作机制,打击危害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资源违法犯罪。汉阳区检察院聚焦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危害江豚生存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水域监管。此外,武汉检察机关还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受损生态环境修复,如督促清理长江武汉段沿岸垃圾杂物,为江豚营造良好栖息环境,多举措共筑江豚保护防线。
四、关于加强宣传教育,使江豚“传有所承”
推进“守护江豚示范学校”建设,江汉区大兴路小学、硚口区红旗村小学、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形成示范网络。江汉区大兴路小学牵头成立“共护长江萌主”幼小联盟,涵盖13所幼儿园,通过专题视频、禁渔微课堂等引导幼儿及学生参与。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邀请桂建芳院士、邓子新院士开展“守住江豚的微笑”科普讲座,普及江豚保护知识,提升公众生态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江豚保护的良好氛围。市环境局、市水务局、民进武汉市委联合开展“长江小卫士”评选活动,评选出47名优秀学生代表,通过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与生态保护实践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江豚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五、打造武汉新IP,使江豚“美有所求”
为讲好长江江豚故事、长江大保护故事,共同打造武汉城市IP,推广城市形象,武汉市在江豚品牌塑造上初见成果,相关单位设计推出“江小豚”城市文旅IP形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向全市发布了银行、商场VIP等“江豚卡”,设计江豚邮票、首日封及江豚剪纸作品。文旅融合成效明显,建成全国首个“江豚主题游船”,开通长江江豚观测特色航线;在汉口江滩建成江豚主题广场,设置互动艺术装置12组,整体设计融入江豚元素,沉浸式的生态传播让大量用户潜移默化感知江豚之美,在消费场景中传递江豚保护理念,将商业流量转化为保护动能。
六、下步工作谋划
下一步,结合各位代表关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江豚的建议,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长江江豚繁育保护力度。推进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扩大技术团队,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立“省部院”(湖北省、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或省农业农村厅、长江办、水生所)合作共建机制,争取加大武汉长江江豚保护科研投入。
(二)完善长江江豚保护预警体系。完善监测系统识别预警功能,针对航运带来的水下噪音污染,研发船舶发动机降噪技术、江豚警示驱离技术,科学规划航道,制定保护区和关键栖息地通航避让规则,尽量避免江豚受船舶噪声影响以及船舶螺旋桨的直接伤害,创建“宁静长江”保护江豚。
(三)传承长江江豚宣传教育理念。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中小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拓展实践载体、深化跨部门协作,扎实开展江豚保护等实践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行动自觉推动长江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为长江生态修复和江豚保护贡献教育力量。
(四)打造长江江豚IP品牌标志。在近期出台的《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明确推动将长江江豚确立为城市吉祥物,塑造“微笑天使”江豚IP品牌。推动争取长江江豚繁育保护基地落户武汉的工作,同时打造“微笑天使”江豚主题馆,支持建设以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为核心功能的公益性文化场馆。
再次感谢各位代表的宝贵建议,我局将联合相关单位共同讲好长江江豚武汉故事,助力我市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6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