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517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5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7-18 09:0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孙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江豚保护为抓手深入推进长江生态修复的建议”收悉,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孙委员对我市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长江仅存的淡水鲸豚,其生存状况作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显示器”,已经成为衡量长江水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检验长江大保护战略及禁渔成效的风向标。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积极致力于长江江豚的保护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我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立健全长江江豚保护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关于在长江武汉江段设立江豚保护区考虑

经调研座谈、专家咨询,各部门、单位和专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但我市建立长江江豚保护区的条件暂不成熟,主要考虑如下。

一是根据《省林业局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地进一步整合优化工作的函》有关要求,我省自然保护地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化,保留一批、归并一批、撤销一批。目前我省已有3个长江江豚保护区,分别是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首)、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赤壁、嘉鱼交界)和何王庙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监利),其中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部分实验区位于武汉市经开区(汉南区)境内,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长江江豚是其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长江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长江江豚种群,长江金口段和天兴洲至双柳段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外,两岸港口码头较多,新洲区双柳段的“江豚湾”附近便是武船双柳基地、腾达物流码头和在建的双柳长江大桥。如若建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已建成的生产设施均需拆除。

三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且需做好保护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科学研究、土地权属、管理协调、总体规划、主要保护对象、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综合价值等方面的前期调查、论证、评价等工作。目前我市相关前期工作尚未开展,缺乏科学支撑和评估。

尽管如此,我市对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并未放松,通过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设置长江江豚监测点、建设以长江江豚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地等方式,可以有效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

二、关于进一步完善江豚保护工作

为了更系统、更精细地掌握江豚的群体数量、栖息地质量、水质变化等情况,以综合评估长江武汉段江豚种群现状,市农业农村局支持武汉既济检测公司水质化验员给江豚生活的水生态环境“体检”,共检测总磷、氨氮等34个指标,检测报告显示长江武汉天兴洲段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体要求,水生态环境适合江豚栖息。通过新洲双柳长江大桥附近水域水下声呐系统,水生所专家判断“双柳种群”大体分为2个家族,该种群小个头的江豚明显增加,江豚种群恢复良好。指导水生所进行湖北省内长江江豚专题科考,初步监测结果显示新洲双柳是武汉地区长江江豚最活跃的区域,“江豚回归江城”计划的愿景基本达成。持续加强长江武汉段长江江豚动态监测,建设长江江豚智慧监测系统,强化长江江豚监测能力。实施岸滩生境修复,促进长江江豚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提高长江江豚栖息地质量。依托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强化长江江豚繁育技术研究,促进人工繁育保种种群的稳定健康发展。构建长江江豚救护体系,提升长江江豚种群保护效率。

三、关于强化江豚文化品牌塑造

为了让江豚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全市打造了青山印象城、汉口武汉国际广场、武昌武商梦时代等江豚雕塑网红打卡点,在江滩沿线地标场所如蒹葭书店、“美好未来”雕塑处、“知音号”登船口、观芦栈道等地设立江豚保护打卡点,丰富江滩内江豚元素,强化生态文化氛围营造;在江汉门附近与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以江豚守护为主题的咖啡店,在江汉路的happy站台设立“数字江豚邮局”,打造了首个“数字江豚”元宇宙中心,推动元宇宙与实体商业场景互动的江豚公益新模式推广应用,为市民提供了可视化、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为讲好长江江豚故事、长江大保护故事,共同打造武汉城市IP,推广城市形象,武汉市在江豚品牌塑造上初见成果,设计推出“江小豚”城市文旅IP形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向全市发布了银行、商场VIP等“江豚卡”,设计江豚邮票、首日封及江豚剪纸作品。文旅融合成效明显,建成全国首个“江豚主题游船”,开通长江江豚观测特色航线;在汉口江滩建成江豚主题广场,设置互动艺术装置12组,整体设计融入江豚元素,沉浸式的生态传播让大量用户潜移默化感知江豚之美,在消费场景中传递江豚保护理念,将商业流量转化为保护动能。

四、下步工作谋划

下一步,结合孙委员关于以江豚保护为抓手深入推进长江生态修复的建议就全市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长江江豚繁育保护力度。推进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扩大技术团队,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立“省部院”(湖北省、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或省农业农村厅、长江办、水生所)合作共建机制,争取中国科学院加大武汉长江江豚保护科研投入。

(二)打造长江江豚IP品牌标志。在近期出台的《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明确推动将长江江豚确立为城市吉祥物,塑造“微笑天使”江豚IP品牌。推动争取长江江豚繁育保护基地落户武汉的工作,同时打造“微笑天使”江豚主题馆,支持建设以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为核心功能的公益性文化场馆。

(三)建设长江江豚文旅研学场景。启动长江江豚研学文旅项目,将长江江豚科普纳入长江研学重要板块。支持水生所官桥园区列入长江研学示范点,提升旅游功能,力争年内对外开放。借助我市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和媒体宣传,植入长江江豚元素,加大宣传力度。

(四)打造长江江豚保护的线上线下平台。争取以武汉为中心建立“数字江豚”研发交流中心,健全江豚保护跨区域资源的整合、共享机制,举办“数字江豚”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建设海外传播舆论阵地,构建线上线下的江豚保护国际朋友圈,打造长江江豚国际化的对话端口。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7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