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勇委员:
感谢您多年来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运用数字信息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数字农业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间,我市制定了《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推进“数字+农业”的指导意见(2020-2022年)》,明确数字农业建设重点工程,引领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大数字农业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种植业、畜禽业、渔业、种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提档升级,重点建设了金龙畜牧、宏农农牧等一批数字化畜禽养殖场。目前,我市正研究制定《关于2026-2028年市级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支持意见》,列支专项资金用于种植业、畜禽业、渔业、种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是保障农业发展用地需求。2022年,我市出台《武汉市关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点状用地的指导意见》,从发挥规划引领、规范用地管理、完善用地支持政策等方面明确了点状用地实施路径。全市有序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规划选址准入、用地报批和土地供应项目,有效支撑保障了东西湖区鑫三江,江夏区未来家园,蔡甸区香草花田、花博汇,黄陂区木兰花乡、花乡茶谷,汉南区兰岛等乡村振兴项目点状用地需求。截至目前,已通过点状用地政策保障了80余个项目,保障农业用地2600余亩。
三是推进数字农业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联合技术攻关平台10个,企业研发机构82家,培育孵化企业近900家。2025年2月6日,湖北科创供应链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驿站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正式揭牌,目前入驻企业6.5万余家,需求总数超4.6万条,完成案例超1.2万个。其中,线上农业相关业务企业1200家,企业发布现代农业相关需求800余项,对接完成120余项种业相关技术需求。启动建设种业首个大科学装置—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神农设施),在大量基因数据中为育种路径提供指引,将大幅提升湖北乃至全国农业育种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构建农业监测预警体系。在各新城区建设了30个农业气象监测站,形成代表性强、站点分布密集的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站网,建立针对设施蔬菜、特色水果、水产养殖等农业灾害风险的预警阈值指标,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微环境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通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场景、“天气盒”终端和“天惠农”APP等方式,提供粮食、设施蔬菜、淡水养殖农田小气候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一张图”实时调阅天气实况、预报预警、农事建议。加快构建农业病虫害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共建成病虫监测站点28个,配备高空灯、自动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智能化监测预警设备41台套,实现对20余种重大病虫的远程自动监测。
下一步,我市将统筹谋划“十五五”期间的数字农业发展路径: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动种植业、畜禽业、渔业的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二是加速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建设智能农机示范基地,探索发展未来农场;三是谋划布局未来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村5G-A与万兆光网建设,分级实施未来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程。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8日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