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政协第20250702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第2025070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7-18 17:3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戢运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农田土壤质量、共筑城市果蔬和生态安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武汉市农田土壤质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所提建议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精神高度契合,也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田土壤质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局相关处室单位共同研究,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质量提升

我局始终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积极推进资源持续利用与产业协调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全市共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54个,形成了覆盖全市典型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自2017年起,每年对全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系统评价,全市耕地质量等级由监测初始年4.41逐年提升至4.1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对全市农用地土壤开展全面“体检”。2023年,全面启动全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完成了3191个表层样点、192个剖面样点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并全部完成了共4680个样品制备和检测化验工作,全面摸清了全市农用地土壤现状情况。三是全面提升土壤改良技术运用和指导。编写制定了《酸化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等土壤改良技术推广资料。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2022-2023年,连续两年落实市级资金8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累计4万吨。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自2022年起累计新增取土化验点位1.9万余个,发布《武汉市2022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等共计7次。强化农企对接,配方肥经销网络点达到95个,确定配方肥供应定点企业17个,各区也均有通过合作社等主体建立配方肥推广。加大土壤改良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投入力度,通过耕作层剥离还原、增施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四是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消纳和安全利用,将畜禽粪便、秸秆、菌渣、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作为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原材料,年均产能达到百万吨以上。

二、继续加强土壤改良和耕地质量监测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吸纳您的有关建议,认真履行耕地质量保护,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耕地地力培肥工作,力争将我市农业生态化建设打造成为“武汉样板”,为武汉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持续开展耕地质量变化监测。充分运用全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体系建设成果,对全市耕地质量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耕地质量等级出现下降的,及时探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恢复。严格开展补充耕地质量等级验收,对全市新增耕地质量进行认真把关,确保全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为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提供耕地资源要素保障。

(二)积极探索土壤普查成果应用。通过开展武汉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全面查明查清我市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尽快形成市区两级土壤普查成果体系。以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为引领,推进地力培肥与酸化、潜育化耕地治理,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升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土壤改良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政策引领的优势,撬动种植主体自发投入土壤改良提升的资金。在持续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绿肥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还田及商品有机肥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政策、新技术,探索微生物、生物质炭等新技术应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培育土壤改良社会化组织参与耕地土壤改良提升工作,不断壮大我市土壤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规模。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5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