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馈问题
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治理有待加强。武汉作为“百湖之市”,现有水面总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淡水渔业大市,渔业是武汉市农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每年鱼类产品达40万吨以上,据统计全市现有精养鱼池26万余亩,部分于湖泊周边,仅涨渡湖周边精养鱼池就达2万亩。2021年以来,武汉市虽累计对6.6万亩精养鱼池实施了治理,但在秋冬季捕捞期间,仍有大量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经附近沟渠进入周边湖泊,影响湖泊水质。
二、整改目标
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取得实效,2024年改造和治理面积2万亩以上。
三、整改措施
(一)摸清养殖底数。组织指导各相关区摸清规模集中连片池塘养殖现状、尾水治理和排放情况等,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二)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支持,2024年争取资金3000万元以上,督促各相关区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实施。
(三)开展水质监测。组织相关单位加大对养殖池塘特别是重点湖泊周边养殖池塘的水质监测力度。
(四)强化宣传培训。利用各类媒体深入宣传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24年组织指导各相关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培训6次,增强养殖业主环保意识。
(五)强化执法监管。落实水产养殖“三区”划定要求,推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依法加大环境监管执法检查力度,严禁将不达标养殖尾水直排入湖。
四、整改情况
(一)摸清养殖底数。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的通知》,各相关区对辖区内规模集中连片养殖池塘现状、尾水治理和排放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对其进行动态管理。经各相关区摸底调查,全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养殖池塘33.04万亩、610个主体;集中连片200亩以上养殖池塘30.39万亩、412个主体;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养殖池塘22.26万亩、162个主体,完成全市养殖池塘底数数据库建档。
(二)争取政策支持。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支持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共计3271万元,治理任务19790亩。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4年武汉市渔业发展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各相关区开展项目实施。各相关区制定了区级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进行现场督导,指导各养殖主体做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实施。截至目前,共计24个养殖主体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改造和治理面积2.08万亩。
(三)开展水质监测。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4年梁子湖和斧头湖周边池塘水质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市农科院水产所、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加大对养殖池塘特别是重点湖泊周边养殖池塘的水质监测力度。各相关区积极组织开展养殖池塘水质监测。2024年,共监测115个养殖主体,监测水样1070个。
(四)强化宣传培训。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区积极组织相关媒体深入宣传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累计组织开展市区养殖尾水治理和水产健康养殖培训24次,培训1063人次,通过推广成熟适用的尾水治理模式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养殖业主环保意识。
(五)强化执法监管。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水产养殖专项行动,督促各相关区严格落实水产养殖“三区”划定要求,强化水产养殖的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的管理。新洲区开展涨渡湖保护区内池塘退养工作,退养面积1049亩;黄陂区开展后湖蓝线范围内退渔工作,退渔面积5581亩。同时,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相关区对斧头湖、梁子湖等重点湖泊开展环境监管执法检查和日常实地巡查,督促养殖主体严禁将不达标的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共计检查养殖业主216户(次)。
现将该整改任务的整改完成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2024年12月26日-2025年1月9日(10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27-65683276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