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如何共同缔造和美乡村?

发布日期: 2023-03-27 11:47 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在这春意渐浓

万物复苏的时节

走在乡村广袤的大地上

一条条整洁干净的道路

一户户窗明几净的人家

一湾湾清澈见底的河水

以及一张张灿烂温馨的笑脸

总会让我们感受到

满满的幸福感

其实

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

乡村振兴新图景

离不开一个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本期《行走的耳朵》特别节目“乡约江城”特别邀请到了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梁新红和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级调研员,驻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第一书记田中文做客直播间,和我们聊聊共同缔造和美乡村的那些事儿。

一、正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力推进下,武汉一座座村庄乡韵浓起来了、乡村美起来了、乡风好起来了,形成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那么,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美丽乡村”是2013年党的十八大,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建设“美丽乡村”进行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字之变,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


过去讲美丽乡村,人们很容易把美丽理解成外表的形式上的美。比如有的地方把沿街的墙刷白了,认为就是美丽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提档升级,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乡村既要美丽,还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把美丽的颜值变成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通过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和美乡村”概念的提出,把中国传统的“和”文化纳入美丽乡村,提醒人们美丽乡村不仅指外表的形式美,还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和美乡村还应该是“和善有爱”的,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些传统美德,如上慈下孝、守望相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与人为善等,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发扬光大,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

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我市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武汉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到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2015年以前的强化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以产村融合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新农村建设。力求打造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环境优美的村容村貌、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第二阶段,是从2016年到2018年的全域推进环境整治阶段。我市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四个三年行动计划,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特别是2017年,我市创新提出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吸引了城市资源、社会资本和优秀人才不断涌向农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

第三阶段,主要是打造示范。2019年以来,各区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020年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根本目标,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整体美、片带美、体验美、精致美、特色美”,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精致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多元化的乡村发展体系。到今年底,全市将打造2个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和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景上成带、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

三、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市乡村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呢?能和我们展开说说吗?

乡村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持续建设的过程。这十年,全市先后投入约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了6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除了大家能看到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在精神风貌上的积极意义还有:

一是淳化了民风。环境也能教育人,整洁、有序的集镇,干净、漂亮的农家,就像一位无形的老师,随时提醒村民不能随地丢垃圾,不能随意破坏环境。村民们通过身体力行,从自家屋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做起,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美德,比如爱劳动,少打牌,讲卫生等。

二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街镇、村组干部到每家每户走访征求对乡村建设的建议,帮助农民清洁家园,他们从房前屋后的绿化、卫生聊起,进而谈起家庭的困难,谈起对街镇、村工作的建议,村民与干部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他们就会敞开心扉,矛盾就能答复在基层,化解在基层。

三是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和积极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是农民对自己家园的建设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过程,这个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

四是保护了农村的文化。每一个乡村,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厚重的文化。这些文化,有些是有形的遗迹、建筑等,有些则是非物质的文化,通过和美乡村建设,这些文化得到了挖掘、保护和传承。

四、听说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不少优秀案例,比如获湖北省森林乡称号的毛冲村、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陈田村。毛冲村和陈田村一起,创造了“一锅糖”、“一棵树”与“一条路”的佳话,成为共同缔造样板村。今天我们也特别邀请了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级调研员,驻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第一书记田中文做客直播间,与我们分享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那些动人的小故事。


“一锅糖”:

点溪园古法红糖小镇用一块小方糖,发展成为毛家冲村的特色产业,企业下乡参与共同缔造的过程中,与村民发生的幸福事。回眸2022年,遭遇夏秋冬三连旱,正是有村民们都搭一把手,才保住了丰收。

“当时基地里的100亩甘蔗林刚到生长的关键期,但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甘蔗叶都快黄了,正在业主非常焦虑之时,毛家冲村的乡亲们主动站了出来,大家齐心协力,每天早晚一起抽水灌溉甘蔗林,一直持续了快一个月,终于保住了一年的收成。”甘蔗是喜温喜湿的作物,正是有了村民们的共同努力,2022年的甘蔗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往年都要好,生产出来的古法红糖更香更甜了。

红糖小镇为当地村民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稳定就业岗位,优先考虑脱贫户,常年在小镇从事甘蔗生产的村民,就有20多人。“大家现在到红糖小镇参观体验,园区里处处古色古香,弥漫着红糖的香味,每个地方都是一处风景,其中不少地方的创意都是村民们提出来的呢!”从红糖小镇建设开始,一直通过企业兴乡,助力毛冲村乡村振兴发展,现已带动村民就业逾万人次,人均年增收过万元。近年来,红糖小镇一直采用“共同缔造”模式,与村民同进步、共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一条路”: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尽最大可能保留古朴的乡村原生态文明,对毛家冲湾的入湾小路用石板进行了铺修,石板路、古树、老屋子成了村里的一大亮点。2019年,随着入湾道路的通畅,一条崭新的“石板路”让出行便利了,然而意想不到的“烦心事”也来了。原来,有的村民为了图方便,自家的农用车、小轿车经常从石板路上开过,时间一长,古色古香的石板路被压得东破一块、西缺一块,村民出行和环境美观程度大受影响。村湾里的老党员们看到这一“囧境”后,主动要求和他一起召集村湾群众召开议事会,向大家说清楚,石板路虽然美观,但十分脆弱,号召大家想办法,共同加强道路管护。

有村民提出,能不能在村湾的入口处增设“护路石墩”,引导大家把车子停在村湾广场上,也可同时阻止外来车辆进入压坏石板路。

这个建议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赞同,两个“护路石墩”很快被放在路口处。为了防止“护路石墩”被随意搬动,住在入口处的村民又主动提出当起石墩的“守护人”。从此后,石板路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破损,毛家冲湾从“景美”的“美丽村湾1.0”升级为“景美人和”的“美丽村湾2.0”。

“一棵树”:

在陈田村村民的记忆里,总会有一棵树的影子。这棵树是村里最大的古树,陪伴了数代人生长,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里有重要的议事会都要在古树下举行,乡亲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古树下边喝茶边提建议,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

在古树下,一个又一个陈田村发展计划被公开表决,村民们个个都成了陈田村发展的决策人。如陈田村1138振兴发展规划就是在古树下共同决策形成的,所谓1138振兴发展规划,即一基:夯实农业这一基础。一线:开发一条三色旅游线路。三支点:打造好郭希秀、阮家凹、曹家院子三个村湾美丽支点。八支撑:启动红色陈田、绿色陈田、古色陈田、美丽陈田、休闲陈田旅游计划、浪漫陈田青春计划、骑行陈田健身计划、人才陈田振兴计划。

为此,我们在蓝天白云上用功,在绿水青山间发力。引进奶牛企业,开荒种地,开创“荒地种玉米,玉米养奶牛,奶牛产优奶,优奶富村民,牛粪肥田地”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引进生态农业企业,充分发挥脱贫户种植技术优势,研究开发用酵素生产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生态有机水稻,强力打造陈田村拳头产品“第一书记稻”,把粮食安全责任稳稳扛在肩上。着力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古树下的村民议事会,已经成为推动着陈田村向着“红色古韵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目标奋进的起跑线。

去年4月,陈田村郭希秀湾启动“共同缔造”项目,我们坚持全员性参与,全员性决策,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全力推进三个美丽村湾建设。在古树下召开了40多场会议,收集了300多条关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最美的风景:绿水青山;最美的缔造: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最美的环境: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最幸福的生活:大家共同创造。最后形成了“1362共同缔造法则”,即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这“一优势”。坚持“三色共缔”方法:点燃红色,打造红色引擎;擦亮古色,闪耀历史光辉;壮美绿色,打造金山银山。走好“六小六大”同造路径:小支部大党建,小主意大家拿,小村湾大家建,小事情大家管,小变化大家评,小成果大家享。锁定“共同缔造样板,荆楚最美乡村”这“二个目标”。于是,全湾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24户村民拆除破旧危防,33户村民捐出自家菜地用作广场和道路建设。19户村民捐出家传保留的石头、石磨、水车等老物件,为了村湾发展,人人都在贡献力量。

通过“共同缔造”的模式,陈田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8万元。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十大和美乡村,全省共同缔造样板村,共同缔造陈田模式入选《三农研究》杂志封面。

五、正值阳春的时节,武汉还有哪些美丽乡村值得我们去一赏春日美景呢?

那就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黄陂区的雨霖村、双泉村、胜天村、杜堂村,江夏区的海洋村,新洲区的项山村,东西湖区的遮湖岗村等7个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蔡甸区的索河村、炉房村,东西湖区的红星大队、青锋大队,黄陂区的胜天村、东风村、刘咀村,新洲区的陶咀村、巴徐村,江夏区童周岭村等10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还有很多村获得了省、市、区各级荣誉称号。

有的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如黄陂区杜堂村木兰花乡、红岗山村花乡茶谷、王家河街木兰草原、杨田村裕和夫子山庄、新洲区丰乐村紫薇都市田园、项山村靠山小镇、蔡甸区天星村花博汇、火焰村十里莲华养心谷、梅池村香草花田、江夏区童周岭村小朱湾、海洋村度假民宿区、东西湖区的石榴红村等。

还有刚才介绍到的新洲区凤凰镇革命老区的毛冲村、陈田村、四屋村、刘湾村,曾经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这些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村美、人和、民富、业兴的发展路径,如今面貌焕然一新,也值得大家去休闲赏景打卡。

六、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市准备怎么做?

顾名思义,宜居就是指适合居民生活的乡村。具体包括衣食住行购物娱乐交往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住房舒适、卫生整洁、生活便利、办事快捷、方便交往,还要有健康向上的娱乐。宜业,就是要有就业机会。有个成语叫“安居乐业”,说明安居和乐业是密不可分的。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前提,“和美”是下一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全面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下一步的乡村建设,要突出培育和打造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具有文化内涵的和美乡村,一是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有针对性地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要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价值创造和就业吸纳能力。

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广泛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四是强化乡村有效治理,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我们将继续按照全面乡村振兴要求,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通过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开展新一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