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黄陂区积极解决耕地撂荒 促进春季粮食生产开门红

发布日期: 2022-04-19 10:25 来源: 黄陂区农业农村局

今年开春以来,黄陂区通过强化耕地撂荒专项治理,全面加强春耕粮食生产调度,强化政策扶持措施,确定以订单发展优质粮油、稳步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完善种植业生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的主攻方向,把种植业生产任务全面落实到各街道(乡镇),在政策上出台优质稻种子补贴、解决耕地撂荒机械作业补贴等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着力推进解决耕地撂荒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生产。

黄陂区今年计划农作物播种面积198万亩以上,粮食生产面积69.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32.3万吨以上,力争继续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一是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田间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小春田管、大春备耕,分街道(乡镇)下达春耕备耕任务,确保全区一季度春播农作物面积40.87万亩。加强春耕物资调度,保障供应春耕种子137.85万公斤,蔬菜瓜果种苗0.92亿株,各类肥料4.5万吨,农药584吨,农膜1700余吨。支持中化农业MAP项目实施全区优质稻产业链工程,推广优质稻种植10万亩。启动“春耕生产科技入户行动”,组织农技人员送政策、送技术、送农资进村入户。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开展农资打假保春播活动,对全区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二是重点解决耕地撂荒。自开春以来,黄陂区政府先后四次召开全区解决耕地撂荒工作推进会,区农业农村局制定解决耕地撂荒工作实施方案,对各街道(乡镇)耕地撂荒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以村为单位对撂荒耕地点位进行现场勘查并登记造册,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灵活耕地流转方式开展粮食作物种植,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按照每亩200元标准对解决耕地撂荒种植粮食作物给予农机作业和肥料补贴,今年全区将解决耕地撂荒面积5.7万亩。六指街、蔡榨街、王家河街、祁家湾街、李集街、横店街、罗汉街、长轩岭街、姚集街、蔡店街、木兰乡在解决耕地撂荒工作中积极主动,新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余家,鼓励支持规模种植优质稻、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三是突出典型示范效应。积极放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效应,组织各街道(乡镇)学习观摩六指街东湖村、蔡榨街四勿村、王家河大陂村、李集街朱铺村、横店同合村、长轩岭平岗村、姚集街帽子村、祁家湾街忍公村等地积极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流转撂荒耕地典型,全区按照旱地种植玉米、高粱、大豆、薯类等旱作粮食,水田种植优质稻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并给予政策支持,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四是强化抗灾减灾服务。加强灾情监测预警,科学研判气象灾害发生趋势,健全完善气象灾害应对预案,加强农业技术设施灾前管理维护技术指导,跟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用服务,积极应对暴风冻害、暴雨洪灾和持续阴雨寡照等极端气象形势,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加大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一线服务频次,力求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杜绝防灾减灾真空地带。全区认真落实农业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联动机制,重点加强粮食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小麦、油菜等大宗作物“一喷三防”和病虫草害监测,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时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预警,实现全区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全防全治全覆盖。五是突出优势产业支撑。突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发展思路:继续优化以祁家湾、六指、罗汉寺、李集、长轩岭、蔡店、姚集、横店、王家河等地万亩优质稻片带建设;继续推进木兰乡、蔡店、姚集、蔡榨、李集、六指等地生态茶叶生产标准园建设;继续完善三里、六指、大潭、祁家湾、李集、王家河、罗汉寺、木兰乡、姚集等地蔬菜和水果生产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支撑效应。六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绿色植保和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技术应用,积极推进种植业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发展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农业基地。切实加强农业污染源防治,有效遏制稻田、菜园、果园、茶园重金属污染源,有序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特色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优质稻、特色蔬菜、草莓、桃、梨、橙、火龙果、茶等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